close
空手道
校閱/陳紹聖 作者/朱雪璋
----------------------------------------------------------------------------
前言
----------------------------------------------------------------------------
中國武術之博大,遠超過一切所有的文化,全世界目前所流行的「武道」幾乎都與中國武術有著直接或間接之關係,且僅有「武道」文化是有著強勢之技術與深入之精神的。它所包括的東西除了單純的功夫技術外,尚包含了深刻的哲學思想與禪之體驗,一種必須深入去了解,用身心去體驗,才會有所獲得之高深學問(註1)。「武道」絕對與其它技藝有著大不同的特殊性。但非常可惜,雖然「武藝」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但現代許多「武術」發展至今,已與它的「根」毫無干係了。不但「宗主國」不在中國,且在世界上發揚光大之過程更與我們無直接的關係。
在古代「空手道」與中國武術有著很深的互動,但現今「空手道」在世上之光大是與日本有密切的影響,但在百年之前它確實是從中國之拳法傳到琉球,在西元一九二二年傳到日本本土,開始發揚(註2),且都發展的很好,實在驚人,令人讚嘆。以下內容是以目前日本、台灣與世界上組織發展最大、且最具規模之「松濤館」空手為主(註3),來深討說明空手道。
----------------------------------------------------------------------------
近代空手之父
----------------------------------------------------------------------------
第一個提倡「唐手」教育普及的人-船越義珍(琉球姓名-富名腰義珍)(西元一八六八~一九五七),他是一位武道教育家,出生於西元一八六八年琉球首里,少年時先後拜「琉球拳法唐手」大師安里安恒與糸州安恒為師,將「唐手」改名「空手」成為日本之武術(註4)。與其他「空手」武道家將二百個以上的「型」加以整理,且確定名稱(註5),制定出現今空手道「基本」與「組手」(對打)之教材,並定出松濤二十訓給後世。是一位武道家、教育家,雅號「松濤」,其著名格言「空手無先手」與「空手為君子的武術」對空手道影響甚大,於西元一九五七年過世(註6)。
 
 
 
----------------------------------------------------------------------------
空手道的原點
----------------------------------------------------------------------------
空手道在西元一九二二年,由空手創始人-近代空手之父船越義珍先生(註7)在日本「第一回體育展覽會」中表演於西元一六二五年由明朝傳入並與琉球當地武道互動發生關係而產生的琉球拳法「唐手術」,之後並開始積極向日本國內介紹推展,使其傳入日本本土,獲得各界之認同。但在當時「空手」稱為「唐手」,後因「唐手」存有中國的味道,為了使其成為日本的武術,於西元一九二九年將「唐手」正式改名為「空手」(註8),直至今日。 船越義珍先生於西元一九三六年於東京豐島區成立空手道場,其道場名為「松濤館」,「松濤」為船越先生之雅號,之後即定此名為其流派之稱呼,就是現今之「松濤館空手」(註9)。 西元一九四九年日本空手協會創設,其中因世界大戰時「松濤館」道場遭空襲毀於一旦,於一九五一年船越先生與其高足中山正敏先生(後為日本空手協會首席師範)與金澤弘和先生(現國際松濤館館長)等人開始繼續振興空手道之發展,於西元一九五五年於東京四谷設立日本空手協會總本部道場(註10)並於西元一九五六年開始實行研修生制度(即入室弟子),例如第一期研修生金澤弘和老師(現國際松濤館館長)及研修生淺井哲彥老師(現日本空手松濤會首席師範),皆為其中之代表,並被派遣至世界各地推展空手道(註11)其中淺井哲彥老師(金澤弘和老師之師弟)於西元一九六一年來台與陳宏宗老師互相切磋鑽研武道,之後於台灣各地巡迴指導,才有今日台灣空手道之發展與如此的光景。
----------------------------------------------------------------------------
空手道?
----------------------------------------------------------------------------
「空手道」重視手、腳並用與身心之「調和」,經過不斷的訓練,使之均衡的活動並有效控制自己的身體。「技的本質」就是使身體的潛能發展至「極限」,提升身體素質,以最大的衝擊力,向目標發動攻擊,不斷的練習修行,除強化技術外,亦可使「精神更集中、內心更沈穩」,而技術上則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離」來形容,實為防守保護自己最適合的武術。並對擊、打、踢、擋等技不間斷之鍛鍊,且使用稻草捲靶(卷蒿)來訓練 ,以「一擊必殺」為技之目標來修行的武道(註12)。
在精神上「空手道」是比其他武道更重視禮節與先輩、後輩之互動的,武士道色彩濃厚且融在其中。入門時對老師與有段者的行禮問候方式「押忍」(OSS!!)及練習完後全員一同朗頌「道場訓」即可感受到其特殊性(註13)。不斷的練習養成忍耐、刻苦、禮讓、冷靜、謙恭及尊師重道,用身體以最直接的方式來體驗,用心智以最認真的方式來思考。在入門後不斷與道場全體發生互動,不斷失敗再努力求精進的過程中,將會有完全超過預期之想法與收獲。是一種必須深入才有的體驗。
空手道是一門在實際戰鬥非常有效,又有深厚哲學思想的武道,且它沒有絲毫華麗而不實用之技術(註14),不論是摔或掃的動作,皆以「剛猛強勢」直接見效為其特色,對「基本」的要求嚴格,往往至勝之「關鍵」或「絕招」就在簡單的「基本動作」中,絕不拖泥帶水。
----------------------------------------------------------------------------
四大流派
----------------------------------------------------------------------------
古時空手的流派未像現在如此之多,從四十年前開始流派組織愈分愈細(註15),目前日本「文部省」公認的全國性空手道各流派組織團體就有四百多個,近二十年以來再獨立出的流派組織更是不少(註16),實在驚人。當然各流派有各獨自的「秘技」,但大體上 的技術與動作並無太大差別,主要在於各流派所在乎的層面與角度不同,而所制定之競賽規則的不同(註17)。
空手道在「唐手」的階段時,因與中國武術發生互動關係年代上之不同,並且個人風格素養的不同,而可分為三大系統;為「首里手」、「那霸手」與「泊手」(註18)。「首里手」以直線攻擊且大動作為主,並包含掃技與摔技,適合中距離的戰鬥, 為一古老之流派,後以「松濤館(流)」為其代表(註19)。「那霸手」以防守且小動作為主,並包含擒拿技與投技,適合近距離的戰鬥,接近近代之中國拳法,後以「剛柔流」為其代表(註20)。關於「泊手」有一說法是中國福州安南至琉球之中國人所傳授的拳法,與「首里手」及「那霸手」並無直接的關連(註21),目前日本沖繩「劉衛流」空手道與「泊手」有密切的關係(註22)。而另一說法是「泊手」為綜合著「首里手」與「那霸手」兩派之優點的(註23)。
而前面所提到之三大派系琉球拳法「唐手」,其中之「首里手」與「那霸手」又因風格素養的不同,再繼續發展成傳統空手,規模較大的「四大流派」(註24)。其中「首里手」之代表人物船越義珍先生(西元一八六八~一九五七)之恩師糸州安恒先生過世後,於西元一九二二年第一位開始將空手從琉球傳入日本本土,因船越先生雅號「松濤」,其空手即被稱為「松濤館空手」(註25)(或松濤館流空手)。而「那霸手」之代表人物宮城長順先生(西元一八八八~一九五三)其恩師東恩納寬量先生過世後,於西元一九二八年在日本京都以「三戰」型為剛之型「轉掌」型為柔之型命名,設立「剛柔流空手道」(註26)。繼「松濤館」與「剛柔流」之後摩文仁賢和先生(西元一八八九~一九五二)於西元一九二九年在日本大阪以其兩位恩師之名,糸州安恒之「糸」與東恩納寬量之「東」命名,「糸東流空手道」(註27)。另外「和道流空手道」則是由修行「神道場心流柔術」之師範,並又向船越義珍先生學習「松濤館空手」之大塚博紀先生於西元一九二九年設立「和道流柔術拳法」(註28)(或和道流空手道)。直到今日松濤館、剛柔流、糸東流及和道流統稱為「四大流派」。
台灣的空手道主要為「松濤館」空手,其發展是於西元一九六四年起由日本全國空手道錦標賽總合冠軍淺井哲彥師範與我國之武道家陳宏宗師範一同於台灣各地推廣,才有現今之光景。且先於台中成立「台中市體育會空手道委員會」(西元一九六五年),之後相繼又於全國各地成立空手道組織來推展而目前會國各地之空手道教練,皆為其二人之弟子或再傳弟子,且直到今日依然對空手道之一切奉獻犧牲,兩位老師對台灣空手道之貢獻實在功不可沒,令人欽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ti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